民国时期的服装,民国时期的服装叫什么

商机网 服装大全 2025-10-24 05:59:5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时期的服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民国时期的服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我感觉民国时候的衣服很好看很洋气?

因为那时候的很多衣服就是好看很洋气。

民国时期的服装,民国时期的服装叫什么

民国时候我国的很多先进东西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又结合自己的传统衣着,形成了中山装,学生装,女学生短裙。齐耳短发,看起来简单干练,整洁有朝气,确实很好看。

民国家庭主妇应穿什么?

民国女子主要服饰:

  (1)袄裙,①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款式不时变换。②受日本女装影响,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成为“文明新装”。③北伐后,女生校服为上衣蓝或浅蓝,下穿神色裙,白色纱袜和圆口布鞋,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

  (2)旗袍,①20年代旗袍开始兴起,袖口缩小,吸收西洋裁剪方法,缩短下摆,收紧腰身。②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领的高低变化、袖子长短、衣长不时变化。③40年代起,旗袍式样趋于无袖,缩短衣长,减低领高,更加轻便、适体。旗袍成为这时期中国女性最典型的服式。④改良后的旗袍改变了传统女装的胸、肩、臀完全是呈平直状态的造型,变得更加合体,体现出女性的曲线之美。

  (3)西式时装,①西式连衣裙、西式大衣、西式礼服等等。②翻领、露肩、高跟鞋、丝袜、烫发成为40年代时尚。③4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的巴黎”。④报纸、杂志都有“服装专栏”介绍新式服装;影片公司有服装专家;1931年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时装表演。

  (4)袄裤,穿中式上衣和下裤,是平民的打扮。由于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大都市与农村、边远地区人们的穿着相差甚远。

  (5)婚礼服,①20年代后,出现了“文明新婚”的形式,新郎穿神色礼服、白衬衫、打领结,新娘通身白色婚纱,佩戴红色玫瑰。②也有中西合璧式婚礼,新郎穿中式的长袍马褂,新娘披婚纱。③民国时期曾提倡“新生活运动”

解放前,蒋介石为何喜欢穿传统马褂?而不穿中山装?

因为蒋介石非常崇拜中国传统文化,对曾国藩、胡林翼、王阳明这些古人也非常的崇拜,经常让部下读一些古书。长马褂属于古代传统服装吧,另外在大陆搞文革的时候,蒋介石在台湾在搞传统文化复兴。

国民党的军装是那个人设计的?

不是具体某个人设计的,而是参考各国军装样式和自身特点,设计而成的。

国民革命军1926-1930年的制服是模仿苏俄的

1931年-1945年,中央军的标准的制服是德国式样的.

1945年-1946年,部分部队换装了美式军装,相当部分是美国的帽子,德国式样的制服

1947年后,大部分换装了美式军装.部分保安部队仍然沿袭德国式样的制服

民国时期男士长袍的来源是什么?

清末民国时期是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人们的服装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受到外国的入侵,大量的外来商品输入中为主,清末民初时,受西方与先进言论影响,衣食住行都有所变革,但是记本的中国人并未完全变革,仍然在此基础上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服饰。

长袍有单袍、夹袍和棉袍之分,单袍又俗称“马褂、大褂”。满族长袍与旗袍有很大的区别,旗袍的式样是右大襟式,左右两开禊。

长袍在其流行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演变。清初期的长袍又肥又大,长及地面,并且没有领子,穿时,须别加领衣(满族服饰中的内衣),俗称“一裹圆”,此种服饰为满清官吏经常使用,无禊,后来成为满族平民所穿用的袍服。清晚期,长袍则演变成又短又瘦,并且加上了立领(这种立领长袍自清中后期开始穿这种服饰的主流已经超过无立领的长袍)长袍大襟所遮住的部分称为“掩襟”,有长掩襟也有半掩襟。最初,长袍上都不带口袋。

民国以后,在长袍的掩襟上普遍安有一个口袋,便于盛放手绢等小物品(没有口袋时,手绢等小物品一般是放在左袖口内,走路的时候左手不垂放下来或是用手牵着袖口)。

男子长袍面料质朴色彩素雅,款式仍是二维平面的裁剪,这是中国特有的裁剪方式,宽松、自然,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和地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长袍衣料也根据贫富差异,取材也各有不同,富贵人家则以动物毛料为主要面料,例如羊、貂、狐、鼠等动物皮毛。清贫者则用棉布,内里填充棉絮,都是为了达到保暖的效果。

旧时,无论是商人、官僚、文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稍有些“脸面”的人,长袍是必备的服饰之一,它既充当了礼服,又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服饰之一。 在商人中间,凡是属于“大同事”级别的人(相当于高级售货员或售货员中的领导者)在站门市时都穿毛料(在满清末期,毛料被称为“毛岦哔叽“”,大多从南洋流传进来)和绸缎的长袍,颜色以蓝、灰为主,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及重要的场合,更讲究穿用长袍。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袍才逐步匿迹,满族服饰走向灭亡。

“洋”字虽然充斥着这个气数多失的晚清时期,但是恋旧的中国人仍然在此基础上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服饰,故在男子服装中有些许体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时期的服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时期的服装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